瀏覽人次:
2951
IEET認證

認證規範: 工程技術教育認證規範(TAC2024)
●IEET認證簡介
中華工程教育學會(IEET)成立於2003年,為一非官方、非營利的社團法人。IEET是國內首家受教育部
認可的專業評鑑機構,主要業務為規劃及執行符合國際標準的工程教育(EAC)、資訊教育(CAC)、技術
教育(TAC)及建築教育(AAC)認證。國內已有70餘所大學校院的450個系所通過IEET認證。
透過認證機制,IEET訂定及維持國際間認可的專業核心能力及倫理規範,藉此維繫業界、政府及整體
社會對於我國未來工程、資訊、技術及建築領域專業人才的信心。
IEET推動的教育認證是一項非政府、同儕間的審查機制(Peer-review),主旨為以學生學習成果為導向
(Outcomes-based),確保系所的教育品質,亦即其培育學生的成果。系所自願參與此一週期性的審
查工作,佐證其持續滿足IEET認證規範要求。
IEET認證的訴求並非比較、排名,而是確認系所能夠持續達成其自訂的教育目標及其畢業生具備專業
所需的核心能力。進一步而言,IEET認證鼓勵以系所為本位,透過認證機制維繫教育品質並追求持續
改善。
「工程及科技教育認證」係針對教育部認可之國內大學校院、科技大學、技術學院及專科學校,授予
副學士、學士、碩士或博士學位之學程(degree-granting program)進行認證。IEET自2004年來,
負責推動國內的工程教育(EAC)、資訊教育(CAC)、技術教育(TAC)、建築教育(AAC)及設計教育(DAC)
認證。
IEET認證係六年為一週期,審查性質又分「週期性審查」與「期中審查」二種。「週期性審查」為六
年一度的整體檢視,而「期中審查」係依認證結果,於同一週期內對受認證學程執行後續重點檢視。
●IEET認證之必要性
一.認證工作目的:
1.教育部為增進高等教育、經濟發展及結合國際趨勢,已將中華工程教育學會所執行之「工程及科技
教育認證」業已列入教育部施政主軸。
2.透過「工程及科技教育認證」推動,促進我國大學校院工程及科技學系教育品質提昇,並與先進國
家之工程教育齊頭並進。
二.接受認證可獲之優勢:
1.提高本校知名度,並獲得社會認同
2.提昇教學品質,符合校院系發展目標
3.改善學生學習效率
4.優質教學:強化成果導向優質教學,培育學生升學就業優勢
5.使課程充分配合業界、研發界及國際發展趨勢需求
6.經過公正且客觀評鑑所得資料與結果,可供社會各界作為探討工程教育成果的重要參考指標
7.招生宣傳、吸引優秀學生入學
8.促使國內工程教育與國際接軌,可強化我國高等教育輸出優勢,吸引外籍學生來台就讀
9.讓國內工程領域畢業生的學歷,可直接獲得WA會員國承認,以使我國工程科系畢業生的就業市場
可拓展於全球,及具備考取他國工程師執照與執業的資格
三.認證基本精神與要求:
1.學系須明訂其「教育目標」
– 學系須明訂其教育目標,這是「立系」的基礎,各學系在訂定教育目標
時,除須遵循一定的程序,讓所有的教師參加外,也須邀顧問或諮詢委員,甚至是家長與學生共同諮商。
2.學系須有常設性的諮詢或顧問委員會
– 學系須設顧問或諮詢委員會,成員包括產業界和校友中的傑出人士,能定時就其教育目標、課程安排、
以及相關教學事項提出建言,以維持學校與產業界間的互動。
3.建立「持續改善」機制
– 建立自主的持續自我檢視機制。受認證學系須自行建構評量方法與表格。
– 受認證學系須發揮獨特的創意和想像力,不受制式表格的約束,配合本身的持續改善機制,建立自己
最適用之評量方法。
4.依循技術教育認證規範建立具特色的教育內容
– 受認證學系須依成果導向的精神,突顯各學系自有的特色,並強調工程倫理和人文關懷。
5.技術教育認證規範僅為最低要求
–技術教育認證規範所明訂的僅為基本要求,各學系必須依據教育目標,再分別設定達成
的項目並檢視成效。
6.學系須提供各課程基本資料 (syllabus)
– 如課程目標、課程大綱、課程要求、試題等,印證教育目標、教育品質,並呈現課程內容。
7.學系須提供學生學習成果之樣本
– 如試卷、實作成品、競賽成果、專題報告等。
8.學系須持續追蹤校友表現與業界反應
– 學系須藉持續追蹤校友表現,以修訂學系教學內容與方式,並須注重業界雇主的意見,以調整學系之
教學方向,俾契合產業界需求。
